央视镜头下的生产线画面引发热议:量产型歼-15T清一色装备俄制AL-31F3发动机! 国产涡扇-10H明明早已完成装机试飞,为何至今仍未上舰? ,这款“最强四代半舰载机”被曝出两大设计缺陷,直接影响航母作战效率。 是技术卡脖子,还是另有隐情?
当歼-15T生产线以70架的规模全速运转时,发动机舱内装的仍是俄制AL-31F3。这一选择背后,是历史库存与稳定性的双重博弈。
上世纪90年代至2016年,中国累计从俄罗斯进口超1000台AL-31系列发动机,其中专为舰载设计的AL-31F3约200台,单价高达500万美元。 这批发动机专为苏-33设计,具备抗盐雾腐蚀、海风快速启动等特性,首翻期500小时,总寿命1000小时,远超陆基型号。
面对现有库存,军方采取“物尽其用”策略:70余架歼-15系列若全部换装国产发动机,将导致价值数十亿元的俄制航发闲置。 类似案例比比皆是,以色列F-15I至今使用老式“麻雀”导弹,美军亦曾长期消化冷战库存。
国产发动机“不行”的论调早已过时。 编号1518的歼-15T原型机三年前已装配涡扇-10H(舰载型“海太行”)试飞,推力达13.2吨,推重比超7,碾压AL-31F3的12.5吨。 其钛合金涡轮叶片与防腐涂层技术,更适配高温高湿环境。
舰载发动机考核远非陆基可比。涡扇-10H需通过电磁兼容、盐雾腐蚀、着舰复飞推力突变等极端测试。 AL-31F3配备的КΡД-99Б电子调节器,能在着舰失败瞬间提供应急推力,而国产系统仍在验证同类场景的可靠性。
换装时间表已明确:现役辽宁舰、山东舰的歼-15T继续用俄发;福建舰新批次将率先换装涡扇-10H,待库存耗尽且测试收官后全面替代。
歼-15T虽升级了有源相控阵雷达和PL-15导弹,机体结构沿袭苏-27家族,留下两大硬伤。
1. 后置接口:航母甲板的“空间杀手”
电源与检修口集中在机尾腹鳍处,充电时整机必须完全停入甲板。对比美军F/A-18尾部悬空、接口前置的设计,歼-15T单机甲板占用面积增加30%,导致辽宁舰甲板停放量从24架降至18架。
2. 折叠机翼:挂弹效率的“拖油瓶”
机翼折叠线靠近翼根,外侧6个挂架(空空导弹位)在折叠时被翻至机翼上方。 挂弹需先展开机翼,不仅耗时,还需清空周边区域。 而F/A-18的折叠翼外侧无挂架,折叠状态即可完成80%挂弹作业。 歼-15T在高强度作战中,整备时间因此延长30分钟。
,歼-15T机高5.93米(比F/A-18高1米),挂弹人员需攀爬支架操作,拖慢节奏。
这些缺陷并非设计团队无能,而是苏-27陆基平台的基因限制。 歼-15T本质是“应急产物”,2012年辽宁舰服役在即,中国急需舰载机,沈飞以苏-33原型T-10K-7为基础快速改进,未彻底重构机体。
其核心价值在于填补空白:作为中国首款重型舰载机,它验证了拦阻着舰、海上作战流程,并推动航母编队体系成型。 随着福建舰舰徽“剔除”歼-15、仅保留歼-35与空警-600的图案,过渡角色的终结已进入倒计时。
歼-15T的发动机选择与设计缺陷,折射出中国军工的务实哲学:不盲目追求国产化率,而是平衡技术、成本与战力需求。当涡扇-10H完成最后冲刺,当歼-35带着前置接口和优化折叠翼登上甲板,“陆基改舰载”的妥协终将成为历史。 在此之前,俄制发动机的轰鸣仍是航母编队最真实的底色。
华泰优配-十大配资平台排名-股票配资查询网-正规实盘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